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临床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国际刊号:1005-6483
- 国内刊号:42-133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脊髓缺血性损伤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ε蛋白和mRNA含量的变化及远程缺血预处理干预作用
余奇劲;杨云朝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处理,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ε
摘要:目的 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C)ε蛋白和mRNA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性损伤组(IR组)、IR+ RIPC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于再灌注第2天和第5天处死.S组不阻断腹主动脉,IR组和IR+RIPC组夹闭腹主动脉30分钟建立SCIRI模型,IR+RIPC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小时实施RIPC.3组动物在再灌注第2天和第5天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并取脊髓组织L3-L5段,评估病理学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分别检测脊髓组织 BDNF、PKCε蛋白及其 mRNA含量.结果 同一时间点,与IR组相比,IR+RIPC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组织病理切片分级明显改善(P<0.05),脊髓组织BDNF、PKCε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RIPC对兔SCI-RI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RIPC激活了PKCε/ PKC信号通路,进而上调脊髓损伤区域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友情链接